江蘇智庫“民眾經濟信心指數”:不讓中產階層失去信心
最后更新:2015-12-28 20:43:08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袁杰 龔菲
紫金傳媒智庫發現,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整體上呈現出較“樂觀”的基調。具體說來,雖然民眾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認知略顯“悲觀”,但對2016年即未來經濟形勢較為“樂觀”。 劉行喆 澎湃資料圖
近兩年,中國經濟告別了以往9%以上的高增長率,開始步入“新常態”。
在世界經濟整體不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當前,中國民眾心里都在想什么?對未來的經濟形勢又有怎樣的預期?
在此背景下,紫金傳媒智庫于2015年10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指數(CECI)調查。在兩周內,調查員通過隨機連線撥打手機的方式訪問了13座城市的城鄉居民,獲得有效樣本5300余個。
12月28日,紫金傳媒智庫正式發布了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民眾的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為56.68。據介紹,經濟信心指數的數值大于50,即表明調查對象對經濟形勢趨于有信心,數值越高,信心越大。
調查還顯示,民眾對2016年預期經濟信心指數為65.72,相比同期其他國家信心指數,這一指數總體上是呈樂觀狀態,這也表明中國民眾對明年(2016年)的樂觀預期普遍好于今年。
紫金傳媒智庫于2015年7月在南京正式成立,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牽頭組建,南京大學整合了社會學院、信息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政府管理學院、法學院等多個學院的研究人員,攜手江蘇省四大文化企業、傳媒集團聯合創建而成。目前,智庫負責人由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周曉虹教授擔任。
當前略悲觀,未來預期較樂觀
實踐表明,民眾或消費者的信心或情緒的變化,會導致其消費與投資決策的改變,從而影響到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進程。 澎湃資料圖
什么是民眾的“經濟信心指數”?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吳愈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民眾經濟信心指數是指衡量民眾對經濟環境信心強弱的指標,可以綜合反映并通過量化指標,來表達出民眾對當前經濟形勢評價和對經濟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預期以及消費心理狀態的主觀感受。
吳愈曉教授稱,民眾經濟信心指數(CECI)是預測經濟走勢和消費趨向的一個先行指標,同時也是監測經濟周期變化不可缺少的依據。
實踐表明,民眾或消費者的信心或情緒的變化,會導致其消費與投資決策的改變,從而影響到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進程。
據介紹,在紫金傳媒智庫所做的5300多個樣本中,北京、上海兩座特大城市以及沈陽、成都、南京、鄭州和深圳5座大城市各500樣本,鐵嶺、洛陽、宜賓、蘇州、徐州、東莞6座中等城市各300樣本。
澎湃新聞記者看到,紫金傳媒智庫的設計問題類型主要涵蓋了經濟發展、就業形勢、家庭收入、消費意愿四大類,包括:當前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如何?未來國家經濟發展走勢如何等等。
“民眾經濟信心指數50分是臨界線。如果低于這個數字,那么就說民眾經濟信心較為悲觀。”吳愈曉說。
指數分為當前經濟信心指數和未來經濟信心指數。
從地域上看,就當前經濟信心指數而言,除了南京,其他樣本城市都在50點以下。而就未來經濟信心指數而言,各城市均高于60。
綜合兩個指標后得出的指數看,除了南京和鄭州兩地的受訪者的經濟信心指數較高,鐵嶺的受訪者經濟信心指數略低之外,其它地區間差異不明顯。
報告認為,造成南京地區的經濟信心較高的可能原因是社會贊許效應。也就是說,因為該調查于南京進行,所以無論是對當前還是預期,南京市民都給出了相對比較樂觀的評估。
鄭州為何如此樂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鄭州市的經濟增速連續5年趕超全國,極大地提高了鄭州人民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而鐵嶺與其它調查城市之間的差別,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鐵嶺這座東北城市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民眾總體的經濟信心指數為56.68;當前為47.64、略顯悲觀,而對2016年即未來經濟信心的指數達到65.72。
報告認為,盡管受到GDP增速下滑和經濟走勢低迷的影響,中國民眾當前的經濟信心與以往相比明顯不足,但他們對未來的經濟信心卻持樂觀態度。
不能讓中產階層失去信心
調查結果得出,無論是從職業還是從收入來衡量,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層)的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相對較高。 劉行喆 澎湃資料圖
除了地域,該報告還從年齡、職業、戶籍等多個方面,對中國民眾的經濟信心指數作了全面解讀。
調查結果表明,從性別上看,中國民眾中男性的經濟信心指數為56.16,同比之下,女性的經濟信心指數為57.81。報告認為,女性的經濟信心指數略高,可能反映了女性對于經濟態勢本身的關注和敏感程度相較男性略低,也可能體現了兩性間在所承受的經濟壓力上有所差別。
從年齡上看,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的趨勢。盡管中年人群體(30-59歲)相對于其他群體收入水平更高,但比較而言,他們對國家整體經濟形勢更不樂觀、對自身經濟狀況的滿意度也更低。年輕人尚未進入勞動力市場,而老年人已經退出勞動力市場,這兩個群體對于經濟形勢變化的切身體驗不如中年人。
從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與經濟信心指數之間關系不太明確。因此,不同文化程度的群體對經濟形勢的感知沒有太大差異。
從職業上看,不同職業人群的經濟信心指數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報告認為,職業間的經濟信心差異,和收入的高低、對未來的期待等因素有關。
從戶籍上看,城鄉居民的經濟信心指數基本持平,城市略高于農村。
從政治面貌上看,黨派成員(包括中共黨員,以及民主黨派成員和共青團員)對于經濟發展的信心比非黨派成員更高。
調查結果得出,無論是從職業還是從收入來衡量,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層)的總體經濟信心指數相對較高。
從職業來看,白領階層(包括黨政機關干部、軍人及經濟管理人員)對經濟發展的信心較高。從月收入來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的總體經濟信心也較高(57.82)。
考慮到無論是經濟結構轉型、供給側改革,還是全民創業、互聯網+,都需要高端勞動力的傾情投入,以及這一群體對財富增長的渴望和對生活方式改善的需求,紫金傳媒智庫的報告認為,不讓這個階層失去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并對未來報以更高的期望,這也是中國經濟未來復興的關鍵所在。
旅游成為剛需外的消費熱點
具體來看,旅游將成為明年剛需之外的消費熱點。 李坤 澎湃資料圖
除了“紫金經濟信心指數”,紫金傳媒智庫同時還發布了對中國民眾消費趨向的分析報告。
從地域上看,各城市對消費信心的現狀認可度波動較大,但是明年消費信心增強跡象明顯,并且變化幅度比較穩定。
鐵嶺人今年消費意愿最低,對明年的預期也是最低。蘇州人今年的消費意愿最強,其次是南京和深圳。鄭州人明年的消費意愿最強。河南省和廣東省明年的消費動機相對較高。
從收入水平看,中產階層今年的消費意愿比低收入群體更強,同樣對明年的消費比低收入群體更加樂觀。各地區的中產階層普遍對消費意愿很有信心,深圳和鐵嶺的低收入群體對明年的消費動機最沒有信心。
因此,報告認為中產階層是當前消費的主力,未來同樣如此。
具體來看,旅游將成為明年剛需之外的消費熱點。
江蘇紫金傳媒智庫秘書長、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閔學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問到被訪問者“您明年計劃的消費和投資會包括以下哪些方面”時,5300位被訪者首選是日常消費,占比達到41.23%;第二位是教育,占31.51%。
日常消費和教育都是剛性消費,而第三位是非剛性消費旅游,占比28.38%。
“這將是2016年中國人除了日常開支和教育外,最大的消費熱點。”閔學勤說,13個城市的被訪者對于明年的消費趨向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北京、上海,“這兩個城市是唯一將旅游放在明年預計消費第一位的,他們將是明年旅游消費主力”。
此外,閔學勤認為,教育排在第二位說明了中國民眾現在對教育的看重,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教育的成本在加大。
推薦閱讀
當地時間11月7日上午10時,中美海軍聯合演練在梅波特...
頭條閱讀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