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期待“約談藍”變“常態藍”
最后更新:2015-09-22 09:37:31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霾中的穿城河流如一條靜止的灰色流域。 董飛 攝)
素有“綠城”美譽的河南省會鄭州再遭“霾伏”,19日全城空氣重度污染。這是繼鄭州被環保部約談后,不到兩個月藍天再被遮掩。
繼今年7月末被環保部約談,嚴厲督促整治大氣污染問題后,鄭州市環保治理“知恥而后勇”,召開千人誓師大會,開啟“瘋狂治理”模式,環保、城管、揚塵辦、大氣辦等,從上到下層層抓防,向污染空氣的三大元兇“揚塵、尾氣、燃煤”出擊。一時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重回天高云淡的藍天,并被人們拿“APEC藍”相比,稱為“約談藍”。可是好景不長,不到兩月時間,“約談藍”就被“霾伏”遮掩。9月16日,環保部發布“8月份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10位城市中,鄭州倒數第五。
誠然,進入秋冬,空氣對流逐漸減少,污染物隨著下沉氣流被壓縮至地表層,使得天朦朧城朦朧,是一年中空氣質量最不好的季節。但除外部客觀原因之外,不能忽視內在本質的污染源。即空氣污染與老天無關,沒有人為的企業排污、汽車尾氣、工地揚塵等空氣污染源,就不會有大氣環境的惡化“霾伏”。說到底,天藍不能靠風吹,鄭州“約談藍”曇花一現、再遭“霾伏”的背后,還是污染治理源頭防控的不力,暴露了此前空氣治理中“靠天吃飯”的弊端。
同時也說明,“約談”固然是治污猛藥,但并非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光靠環保部“約談”這種暫時的、外部的推動不夠,還需要當地真正下定決心,樹立正確的城市發展政績觀,厘清、平衡好城市工業化建設發展與碧水藍天、福澤子孫的權重關系,明白空氣質量不佳、城市被“霾伏”,就是對招商引資、經濟發展最大的傷害。因而要將責任舉措層層落實到位,對不遵守《大氣污染防治法》及地方規定等違法違規排污的行為嚴格問責、依法處理,追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黨紀、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責任,并將治污成績納入地方政績考核體系,而不是臨時突擊,為完成短期“目標任務”搞運動化治理。
也就是說,大氣污染整治執法不能“靠天吃飯”,不能只靠“約談”的外部推動,不能搞一陣風,而是要在樹立環保政績觀的基礎上,切實依法行政、依法治污,自我加壓,變被動為主動,堅持環保治污的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搞長效治理,讓藍天持續地、長久地藍下去,最終變“約談藍”為“法治藍”“常態藍”。(唐寧俠)

熱點推薦
推薦閱讀

故宮三百年銅缸被情侶刻字“秀恩愛”:已報警
銅缸右側的兩個銅環把手之間,刻著一個愛心桃,愛心桃...
頭條閱讀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