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豫形成大面積連續PM2.5嚴重污染區
最后更新:2015-08-01 22:59:59來源:澎湃
澎湃新聞記者 周辰
2015年6月21日,江蘇省南京市大廠區一處化工企業的煙囪正在冒著白色的煙霧。 趙昀 澎湃資料
2014年是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國十條”)的第一年,各省(市)的空氣污染治理成績單究竟如何?
7月31日,中國清潔空氣聯盟在北京發布《中國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2015)》。報告評估年度為2014年,默認數據以2014年為基準。該聯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環保部環境規劃研究院、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等十家中國清潔空氣領域的核心科研機構于2013年1月共同發起。
報告顯示, PM2.5、PM10等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的整體達標率仍然較低。與此同時,全國大部分省(市)信息公開程度不夠理想。
中國清潔空氣聯盟秘書處高級項目經理王麗莎在報告發布會上介紹,其團隊梳理了中國大陸除西藏之外的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2014年的公開數據,旨在幫助各省(市)了解污染現狀和差距、把脈治理困難和挑戰,為系統開展空氣質量管理提供參考。
2014年全國近地面PM2.5濃度衛星反演圖(對于地表面明亮的區域如雪原和沙漠,由于反光背景較亮,衛星很難有效提取顆粒物濃度信息,故數據無效。)
報告顯示,重點區域的絕大多數省(市)2014年PM2.5年均濃度相比2013年均有顯著降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以及河南形成了一個大面積的連續的PM2.5嚴重污染區域,其中河南的污染狀況十分嚴重,部分地點年均濃度接近150微克/立方米。2014年交出優異成績單的前三是山西、山東和上海,這三個省份的PM2.5年均濃度比上一年降了16.7%、16.3%和16.1%。
重點省(市)PM2.5年均濃度目標對標及年度變化圖
對PM10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海南、云南、廣東、貴州、黑龍江和廣西等6個省(區)達標,成績處于前列。然而與2013年相比,卻有10個省(市)2014年的數據不降反升,包括陜西、內蒙古、遼寧、湖北、甘肅、北京、寧夏、新疆、河南、吉林,主要分布在中部、東北和西部地區。
空氣質量信息公開程度是該報告的另一研究內容。
全國 30 個省(市)的空氣管理信息公開程度
報告顯示,全國大部分省(區市)信息公開程度依然不夠理想,“我們對各省市的信息公開程度進行評分,總分是10分,最高的是天津、山東、江蘇,同時全國的平均得分是5.95,還是不及格。”王麗莎說,其中空氣質量的實時監測歷史數據均不可追溯,另外空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實施效果評估大都未對公眾公開,只有天津首次做出了嘗試。
報告通過模型模擬和綜合分析提出,目前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困難主要體現在各地先天污染自凈能力差異大、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調整壓力大,以及機動車全國范圍內增速加快等幾個方面。
信息公開程度各項指標全國平均得分率
王麗莎認為,目前空氣污染治理困難程度總體較大,產業結構調整都是重要的方向,機動車的污染控制也非常重要。其中,上海單位面積煤炭消耗量遠高于全國平均,且上海、江蘇、浙江的單位面積煤炭消耗量分列全國的第1、3、8位,聚集形成一個高耗煤地區,對空氣質量形成很大挑戰。在擴散條件不利時,很可能對該區域的空氣管理造成非常大的壓力。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顯強表示,在污染減排的困難程度方面,報告中強調了GDP增長的壓力,“從國家大的方針政策來講,未來GDP應該要淡化,給本來就不太具備高速發展GDP的省份太多的壓力不利于總體的環境質量的改善。”






熱點推薦
推薦閱讀

故宮三百年銅缸被情侶刻字“秀恩愛”:已報警
銅缸右側的兩個銅環把手之間,刻著一個愛心桃,愛心桃...
頭條閱讀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