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荒漠化土地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

最后更新:2015-06-09 23:24:38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 確·胡熱 攝  

 

  東方中文網據中新網6月9日電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9日表示,中國整體上遏制了繼續擴大的趨勢。據統計,中國全國的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和1717平方公里,防沙治沙成績很大。

  國務院新聞辦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介紹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有關情況,并回答提問。

  張建龍介紹,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涉及到林業部門的主要是三個系統、一個多樣性,即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以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等生物多樣性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通俗講就是植樹造林,就是生態工程建設。我們每年的造林任務穩定在9000萬畝。造林包括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和封山育林三種形式,依靠自然修復和人工促進來恢復生態。每年造林穩定在9000萬畝,到現在全國森林面積是31億畝,森林覆蓋率是21.63%,森林蓄積量是151億立方米。

 

  張建龍介紹,生態建設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幾個工程:

  一是“三北”防護林、長江珠江流域及沿海防護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正在穩步推進。

  二是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的“天保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天保工程”一期、二期已經搞了十幾年,退耕還林從90年代末期一直到2007年停下來,去年第二輪退耕還林又開始了。

  三是義務植樹,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林業生態建設。所以這塊的成就確實是非常之大,特別是人工林,我國的人工林面積現在近10億畝,占世界50以上。

  張建龍指出,中國自然保護力度加大。張建龍說,自然保護是這幾年的重頭戲。自然保護首先是濕地保護。

  全國經過普查有自然濕地將近8億畝,自然濕地主要是沼澤、湖泊灘涂。自然濕地的保護率由30%提高到近44%,將近8億畝通過建立濕地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形式納入固定保護。

  張建龍指出,凡是納入國家項目的必須保護,每年檢查。短短幾年,受保護的濕地就占到了43.51%,原來不到30%。濕地保護的效果大家也能感受到,現在各地對建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區的熱情很高。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對于改善人民的環境狀態、生存條件,濕地公園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凡是濕地都有林有水,所以負氧離子含量比較高。現在國家每年投入20多億,在一些地方搞了退田還濕、濕地生態補償和濕地補助,濕地保護這幾年明顯得到加強。

  張建龍介紹沙漠化和荒漠化防治時指出,包括石漠化治理,中國從50年代開始就開始了。中國的防沙治沙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有很多技術都是中國創造的。大面積的防沙治沙,包括石漠化治理,我們這幾年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現在防沙治沙的形勢是沙化土地“整體遏制、局部擴大”,整體上遏制了繼續擴大的趨勢。據統計,全國的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和1717平方公里,所以防沙治沙成績也很大。

  張建龍還指出,自然保護力度加大。我國現在建立林業自然保護區2189處,總面積1.25億公頃,占國土面積13%,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85%以上的瀕危物種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很好的保護。濕地公園,包括地方和國家建了1000多個,國家級濕地公園569處,面積將近4500多萬畝。森林公園建了3100個,有地方的和國家的,共1600多萬公頃,將近3萬畝。

  所以整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沙漠公園都屬于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的15%。過去的瀕危物種,像野生大熊貓,過去1100多只,現在幾次普查,這個數量在穩定增長,目前有1864只。

  其棲息地面積也在擴大。朱鹮過去發現時是7只,現在到1000多只。還有東北虎,過去很少看到,現在也有一二十只,因為它是遷徙的,有時候從俄羅斯過來,東北這塊老虎的棲息地的面積和數量是增加的。還有藏羚羊、大象,西雙版納有大象230頭,大象棲息地面積沒有太大的擴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這幾年成效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