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美院年展:“造型”多元解讀和當下美教再思考
最后更新:2016-04-08 17:41:12來源:綜合
何謂“媒性”,什么是“造型”?4月6日開幕的上大美院年度展就以“媒性的造型”為主題,意從多角度理解和探究“造型”,并對當代美術教育進行再思考。
上大美院年度展現場。
何謂“媒性”,什么是“造型”?4月6日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的“2015-2016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年度展”就以“媒性的造型”為主題,意從多角度理解和探究“造型”,并對社會轉型期當代美術學院的教學方式進行再思考。
上大美院院長、展覽總策劃汪大偉認為,美術學院是建立在造型藝術之上的,其基本語言是造型,使其經久不衰的就是堅持造型語言的教育。而“從不同的媒介角度去研究不同的造型語言形成,從中尋找出帶有規律性的樣式, 并以此探索造型語言今后的走勢,是美術學院本體研究的任務。”藝術評論家、本次展覽學術主持尚輝表示,新媒體藝術和原本的造型藝術并不構成一種直接的顛覆關系。策展人丁小真則通過對參展藝術家的“田野調查”,呈現對“造型”的多元解讀。
仇德樹《裂變》
盧甫圣作品《岫壑》
此次受邀參展藝術家陣容強大,有方增先、陳家泠、張培礎、王孟奇、盧輔圣、仇德樹、韓峰、劉健、王大平、白瓔、毛冬華、賀戈簫、周雋、倪巍等水墨畫家;有全山石、王劼音、邱瑞敏、徐芒耀、黃阿忠、姜建忠、章德明、李朝華、秦一峰、石至瑩等油畫家,并有已故油畫家俞云階先生的作品參展;雕塑領域有陳妍音、王建國、夏陽、張海平、蔣鐵驪、韓子健、肖敏、邱加等藝術家;版畫則有周國斌、桑茂林參加。
展覽現場,王劼音《大花卉》
姜建忠作品《陽光男孩No.3》
周國斌《上海NO.18》
夏陽作品《清暢——念弘一法師》
展覽現場陳妍音作品 《1963- 父母》
韓峰作品《遠方的盛開》
毛冬華作品《外灘心影12號之四》
另有攝影家敖國興、美國影像藝術家Bill Brand 、陶藝家康青、玻璃藝術家王沁、首次呈現羊毛作品的金江波、刺繡藝術家王秦、新西蘭和美國的綜合媒介藝術家Vincent Ward和Katy Martin及數碼藝術家朱宏。著名藝術理論家曹意強先生此次以藝術家身份攜2件速寫作品參展。展覽作品涉及13個門類,以期多維度地探討造型與媒材的關系,并對當下藝術創作的造型諸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展覽將持續至4月28日。
展覽現場,金江波的羊毛作品《毛山水》。
展覽現場,王沁作品《烏有園XIX》
展覽開幕前,藝術家全山石與策展人丁小真結合展覽進行了一場關于當下美術教育的對話,也提出一些反思,以下為談話內容:
全山石:現在國內美院的招生方式把藝術規律放棄了
丁小真
在美術教育中,“造型”到底具有什么樣的作用與意義?4月6日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對外展出的“媒性的造型——2015-2016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年度展”從學術探究的角度對“造型”這一概念進行多角度全新而深入的破解。同時促成對學院與教學的再思考,推進美術學院新一輪的內涵建設。
今年的上海大學美院年度展已是第四屆,本屆年度展的主題為“媒性的造型”,依舊圍繞造型展開。此次年展受邀參展藝術家陣容強大,有方增先、陳家泠、張培礎、王孟奇、盧輔圣、王劼音、仇德樹等藝術家。藝術家以各自不同的媒介,演繹本次展覽對造型的多元解讀。展覽總策劃為上大美院院長汪大偉,學術主持尚輝。
針對本屆年度展的主題“造型”,我們從去年秋季開始陸續推送每一位藝術家的微信,在介紹藝術家作品的同時,著重詢問他們對造型的看法。這種類似田野調查的方法,為我們打開了造型之于藝術創作的多元解讀的寬廣空間。展覽前,我與中國美院教授曹意強、全山石先生就造型藝術等話題進行了對話,他談起了現時的美術學院教育,尤其是應試式素描。
2016年3月11日,杭州全山石藝術中心,本屆上大美院年度展策展人丁小真對話全山石(中)、曹意強(右)。
這不由讓我聯想到上大美院教授姜建忠的《素描是頓自助餐》:“請在美術史這龐大的菜單中,階段性地選擇自己所鐘愛的畫風,尋找興奮點吧!特別在學生時代,要不斷替換大師的拖鞋走走,游走于美術史和對象之間,在生活與歷史、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尋找接口。不要把基礎訓練與創作對立起來,基礎訓練中應該有創作的成分。也許這應該與打基礎的第一天同時起步!”
問:全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到蘇聯去留學,在蘇聯有大概六年的時間,然后您又回到國內,在中國美院任教,一直進行教育和創作,那么,能否請您談一談在造型教育方面的見解?
全: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光是一個造型問題。我們的培養目標里有很多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所以我們培養學生應該是要有前提的,那么總體來講,我們國家培養的還是以寫實繪畫為主的人才,要具有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的年輕學生,這是我們的辦學理念。我的理解大概是這樣的,當然在我們那個年代更加明確一點。
問:全老師的切入點,就是從教育、從學院目標培養。
全:從油畫的角度來講,油畫本來就是從西方引進的畫種。從寫實的角度來講,油畫這種工具之所以強是因為它的表達能力強,表達寫實的、可見的生活中的東西,和表達我們各種各樣的感情,這個油畫比任何畫種都具有優越性,從這個角度來講,油畫基本應該是寫實的。這個觀念有了以后,那么我們基本訓練就很明確了,我首先要把造型學會,油畫無非兩個方面,一個就是造型,一個就是色彩,用色彩來造型,所以造型是根本。我們講的造型藝術,也是從傳統觀念中來,如果沒有型可以造,那是另一種藝術,如行為藝術觀念藝術那就不需要造型了,有觀念就可以了。
全山石紙上作品《坐著的男人體》
問:全老師給了我們這樣一個邏輯很強的思路,我們這次在策劃展覽的過程中,其實遇到了各種各樣理念上的碰撞。
全:從藝術本身來講,藝術高階層都是一樣的,就是手法不一樣而已。
高階層就是表達人的一種情感,到表達情感的時候,哪一種語言都是一樣的。以前文化部有一個藝術教研室。這個藝術教研室會經常開會,來研究和教我們當前藝術教育中所出現的問題。這是教育部委托文化部代管的。所以文化部下面有幾個重點藝校,中國美院,上海的音樂學院、上海的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都是文化部直屬的,還有部分不是直屬院校的,廣州美院等這樣的學校,那么我們經常研究什么問題呢,研究教學上的共同的問題,現在我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問題,就是教學沒有按照藝術教育規范去辦事,這點我是非常遺憾的。
藝術和繪畫這種東西,從傳統來講,它在教育里不可能講大課,因人而異,就像我們教唱歌一樣,藝術規律是這樣子的,我們教學生也是這樣,工作室就沒有多少人,而現在呢,現在我們的教室里三十多人,它本身就沒辦法按照藝術規律進行,學生太多這是問題。
現在美院招生這樣子,是完全不對的一種招生辦法,完全是瞎子摸象,對不對?如果我招生的話,我的性格一定要面試的,那現在根本做不到,所以這些問題都是違反教學規律的。藝術人才,首先要看看他合不合適培養,現在我們召集了很多的畫畫的學生,他就是因為文化課差,所以學畫畫的,這是大的問題啊,你培養他干什么?
上大美院年度展現場,白瓔作品。
問:他就是應試地來學。
全:每個學生都應該有基本的一個文化素養,語文也好,外語也好,都有這么一個素養,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標準,除此以外,我認為對他的藝術的敏感性,這方面也應該測試,因為人都不一樣的,有的可能對音樂更加敏感,有的可能對數學敏感一些,像我這樣對數學很不敏感的,數字老是忘記的人,那么只能學畫畫,可能畫畫敏感一些,那你就發揮他這個長處。我們在這招生的同時,沒有按照藝術規律來辦事。因為按照藝術規律來的話,他這個人才跟其他人才是不一樣的,在心理上會有這種感覺,這個人適合不適合畫畫啊,這個我覺得很重要。就是這個人有沒有靈氣,實際上就是他在這方面的敏感性。所以我招生時,特別重視這個招生面試,因為你的試卷里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你跟他談話的過程當中,你完全可以發現他自身是不是熱愛藝術,是他父親母親叫他來的,還是他自己來的。他以前對藝術怎么樣一種感覺,你幾句話就問出來了。
現在的招生,把最基本的原則放棄掉了,把藝術規律放棄掉,就這樣,最后招進來的學生連鎖反應,惡性循環。
















熱點推薦
推薦閱讀

中美海軍大西洋首演 基于《海上意外相遇規則》
當地時間11月7日上午10時,中美海軍聯合演練在梅波特...
頭條閱讀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