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養成記
最后更新:2015-06-01 22:19:4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萬佳歡 劉禹彤
林更新。攝影/CT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萬佳歡 劉禹彤
演員林更新第一次聽說“小鮮肉”這個詞是2014年下半年:在一些粉絲和媒體眼里,他自己就是一塊“小鮮肉”。
他有點不好意思。“我都27周歲了……”林更新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如果是三四年前剛出道,這個詞用我身上還比較合適。”
林更新1米86,簡單穿一件T恤,干干凈凈,比鏡頭前顯得更瘦。雖然已經是個“年紀偏大”的85后,但他仍然符合很多粉絲對“小鮮肉”的想象:瘦、白、高,年輕、稚嫩、健康,顏值高,有活力。
這個互聯網新名詞的字面意思是青春、男色和欲望,即使帶有這樣的歧義,它幾乎也已成為一個社會審美的風向標,代表了當下年輕人——尤其是姑娘們——對男性形象的主流想象。
兩年來,“小鮮肉”和一批符合它指涉的男星以驚人的速度在內地娛樂圈集體走紅。2013年,“小鮮肉”開始出現在電影《小時代》、選秀節目《快樂男聲》和于正的電視劇里;2014年,《古劍奇譚》捧紅了李易峰、陳偉霆,兩位前韓國偶像組合成員鹿晗和吳亦凡從互聯網大數據中異軍突起,本土正太組合TFBOYS則成為姐姐和怪阿姨們的追捧對象。在今年首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的15位名人里,竟然有9個“小鮮肉”。與他們背后的互聯網和粉絲時代一起,這撥新偶像正在成為一個現象級話題。
偶像臉,穿越劇和青春片
在同一批鮮肉少年中,四年前走紅的林更新算得上“資深鮮肉”。
2011年9月,他參與演出的電視劇《步步驚心》在湖南衛視播出。那一晚,他的微博粉絲一下子漲了50萬。
《步步驚心》是由網絡穿越小說改編的古裝電視劇,林更新在里面飾演康熙皇帝眾皇子中最年輕的十四阿哥。對于一個普通東北男孩的生活而言,這個角色帶來的變化是驚人的。此前拍《軒轅劍》時,他從蘭州飛上海,“一個人提著三個大箱子坐經濟艙”;《步步驚心》播出后,他前往錄制《快樂大本營》或者別的節目,清一色坐頭等艙、住五星酒店;酒店房間不是標間,而是套房。
不久后,他第一次受邀參加一個商業活動。一輛跑車把他接到活動現場,他剛整理好西裝下車,媒體就圍上來問這問那。透過一群保護他的保鏢,他發現竟然有那么多相機在拍自己。“那時候,我頭一次感受到我紅了。”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拍攝《步步驚心》之前,林更新還是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生。跟很多同學一樣,他必須自己花一兩個小時搭地鐵、倒公交,跑劇組、投簡歷。但幸運的是,林更新天生一張偶像臉——很多網友評論,他的長相是“胡歌和何潤東的混合體”。2009年,青春文學作家饒雪漫曾挑中他給自己的小說《左耳》當“書模”;時尚雜志業內人士評價,他是“比模特還容易造型的藝人”。大學期間,上海唐人影視公司來學校找苗子,雖然當時他們想要女生,但看到林更新之后,還是留下他的電話,跟他簽約。
唐人影視憑借制作古裝偶像類電視劇起家,拍過業內首次改編自網絡游戲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他們明確地將主要收視群體定位于年輕觀眾,旗下藝人包括胡歌、劉詩詩等偶像明星。簽約后,林更新很興奮,“有很多同學羨慕,”他說,“在上海我們接觸不到北京那么多影視公司。我覺得唐人是個大公司,拍過很多古裝片。”
《步步驚心》是唐人影視給他的第二部戲——第一部戲是另一個古裝片里一個重要角色,可只拍了一周就黃了,遭遇換角。這件事對他刺激很大, “自己是不是沒有天賦演戲?” 他想過不干了。
得到“十四阿哥”一角后,林更新壓力更大了。開機后第一天拍攝,他只有一場戲,但拍前三四天他就開始睡不好,每晚拿著那一小段臺詞不斷重復,生怕自己把握不住這個機會,再被換掉。
“《步步驚心》是我最用心、付出努力最多的一部戲。”他說,“我每一天都絞盡腦汁在琢磨戲。”對于“成為怎樣的明星”這個問題,他根本沒想過,“就想把戲拍完”。
當時,內地穿越劇正處于最火爆的時期——在高收視和高人氣的《宮》播出后,僅2010年宣布開拍的穿越劇就達16部之多。林更新幸運地趕上了這波穿越劇熱潮,一炮而紅。
之后,中國電影市場一年比一年好,他很快得到了向大銀幕進軍的機會。《步步驚心》播出沒多久,徐克要找一批年輕演員拍《狄仁杰》,最后看中了林更新,“我估計當時徐克導演沒看過我演的作品。”林更新說,“他當時應該就是想選合適的新人。”
這個機會來得比他的前輩們快了許多——鄧超演了四五年電視劇,才得到機會出演第一個有影響力的電影作品《集結號》;而1998年出道的黃曉明,直到2006年才出現在大制作電影《夜宴》里。
第一次拍大導演的電影,林更新有顧慮:這么厲害的一個團隊,自己會不會拖后腿?他很認真地問徐克,“我需不需練武術?”后者回答:“不用了,你的角色不會打。”
《狄仁杰》上映后獲得6億票房,“沒我什么功勞,我只是沾光了。”林更新說。后來,他以片中的沙陀忠一角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提名。
而與此同時,林更新又趕上了另一波電影熱潮:青春片。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致青春》和《小時代》系列之后,華語青春電影屢屢取得票房佳績,同一題材的電影受到資方熱捧,而林更新這樣的“小鮮肉”無疑是出演這類影片的合適人選。2013年,他在電影《同桌的你》中第一次擔任男主角,這部主打青春、懷舊、愛情的小成本影片上映3天就票房破億,最終票房是4億6千萬,這個數字連他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2014年年末,人們發現,林更新參與演出的電影一共有四部,總票房超過13.5億,在演員中僅排在黃渤和徐崢之后。他總結,“這是非常完美的一年。”
被粉絲“需要”的“小鮮肉”
另外一個登上2015年福布斯名人榜的“小鮮肉”李易峰是2007年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的總決賽第八名。出道后,他唱一些流行情歌,發過專輯,也演過幾部偶像劇,但一直沒能大紅大紫。
2014年,努力7年的李易峰終于等來了轉折。
7月,由他出演男一號“百里屠蘇”的電視劇《古劍奇譚》在湖南衛視播出,雖然是10點檔,但收視率一路居高不下。
這個電視劇改編自由同名仙俠類電腦游戲衍生出來的劇情小說——與當年的《仙劍奇俠傳》一樣,《古劍奇譚》是近幾年國內最火的單機游戲。
“大部分觀眾都是因為游戲才關注這部電視劇的。” 網友“軟肚皮兔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按照中國電視劇一貫的尿性,游戲改編劇一般都挺渣的。但是我看了一點《古劍》,感覺臺詞和結構上的改遍還比較合理,不會特別雷,就繼續看了下去。”根據湖南衛視提供的數據,《古劍奇譚》首播時學生觀眾的收視率第一,收視份額相當于排在其后的20個上星頻道節目收視份額的總和。
李易峰憑此劇一夜爆紅,成為年輕人熱愛的“小鮮肉”之一,2014年甚至被他的粉絲稱為“李易峰元年”。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工作變多,自己的時間變少了,”李易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睡眠只有抽時間惡補。”
憑借此劇成功逆襲的還有2003年就出道的香港男藝人陳偉霆。他發過六張音樂專輯,也演過不少影視作品,但《古劍奇譚》播出后,他的微博粉絲由30多萬猛增至現在的900萬。
“我是被他的眉毛征服的。” “軟肚皮兔嘰” 是陳偉霆的粉絲,“當然他哪都挺帥的。”她知道的陳偉霆粉絲,大多數都是“顏飯”(只因為偶像的面容而喜歡他們的粉絲)。
1990年出生的“軟肚皮兔嘰”初中時喜歡日系美男,偶像是日本Johnnys事務所(日本藝人經紀公司)旗下明星龜梨和也。她認為陳偉霆算是“小鮮肉”,“鮮肉嘛,肉體很重要,”她開玩笑說,“他的身材非常好,胸肌腹肌二頭肌都有,緊實多汁。”
蘇州大學研究生“十月F5”則是林更新的“作品粉”。自從追著直播看完《步步驚心》和《舞樂傳奇》后,她專門去過橫店探班,發現林更新本人“特別暖”。“那時他在車里休息,我們站在房檐下避雨,他看到了就過來跟我們聊天,像普通朋友一樣,還送了很多吃的東西給我們。” 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之后,她徹底成了林更新的鐵桿粉絲。
“十月F5”是90后,她曾遭遇過高考失利,但后來努力考上了研究生。“我內心深處喜歡那種品質優秀、長相很好、不把自己當明星的鄰家哥哥。我會覺得他跌倒再爬起來、努力奮斗的精神有點觸動我。”她說,“了解他之后,我變得更自信了。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你一定要特別努力才可以可以活得比較瀟灑。”
看起來,“小鮮肉”現在正前所未有地被粉絲們需要。實際上,在“小鮮肉”說法誕生之前,符合它標準的偶像男星已經在臺灣偶像劇里存在了許多年。
2001年,電視制作人柴智屏在《流星花園》里推出了4位合稱為“Flower 4”(F4)的高大帥氣主人公,他們性格各異,但共同點是身材挺拔,都有花一樣的相貌,花一樣的年齡。柴智屏曾表示,自己選角時“偏愛清純女、幼稚男”,因為他們“有一顆赤子之心,內心越單純,越能夠呈現出那份青澀”。
F4風靡亞洲后,年輕美男成為偶像劇的成功定律,原因很簡單:偶像劇的目標觀眾是年輕女孩,而花美男們符合女孩們的審美。此后,從《天國的嫁衣》《惡魔在身邊》《轉角遇到愛》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從彭于晏、明道、吳尊、羅志祥到柯震東,流水的偶像劇,鐵打的美男子。
2006年,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為內地“小鮮肉”的崛起打了一次“前站”。它是一檔偶像派男藝人的選秀節目,而決定權完全在觀眾手中。最后,這個節目成為一檔“美男秀”,選出來的男孩大多是小帥哥——因為觀眾多為年輕女性。當時有人質疑:《好男兒》到底是選男子漢,還是選小白臉?作家鄭淵潔在他的博客上這樣發言:“如果評委全部由女性構成,最終當選的好男兒可能是那種生理上是男性而心理和外表是女性的兩棲人。從現在女性喜歡的韓國男星即可看出如今的女性越來越青睞女性化的男人,這和上個世紀中國女性看中高倉健式的陽剛男人已經大相徑庭。”
此后,由小說、漫畫、游戲轉化的偶像影視劇成為內地“小鮮肉”們的“孵化器”,它們的幕后推手包括湖南衛視、于正和郭敬明。坊間傳說,于正選擇男演員的標準是“身高180以上,腰圍2尺2以內,腿長。不動如處子,動時如浪子,清純到極致,又風騷到極致”。而于正本人曾承認,他會為演員定制劇本和角色,“我喜歡的演員還是為我的戲服務,對我寫作有幫助。”郭敬明拍《小時代》時,專門把柴智屏請來把控影片風格、確定創作團隊。后來,有人把《小時代》捧紅的陳曉、蔣勁夫與陳學冬并稱為內地“三小鮮肉”。
從結果看,幕后推手們準確摸到了目標觀眾的心理,“小鮮肉”們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集體躥紅。在最近百度人物榜單的“男演員”版塊,前三名分別是李易峰、楊洋和鹿晗;而男歌手的前十名除了周杰倫、劉德華和張杰,其余名額全部被“小鮮肉“占領。
他們的影響力還蔓延到了電影市場。
在《古劍奇譚》之后,李易峰的大銀幕作品除了管虎導演的《老炮兒》,還有受到關注的何炅導演處女作《梔子花開》。這是李易峰擔任男主角的第一部電影。“大家說這是由一群‘小鮮肉’組成的電影。”他開玩笑地說,“我想我最大的優勢,應該是年齡大吧。”
相比一些成熟演員,李易峰這樣的“小鮮肉”人氣偶像越來越得到電影的青睞,原因就在于他們身后龐大的年輕粉絲群體。根據4月19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編撰發布的《2015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2014年,約4000萬中國80后和90后(16至35歲的年輕人)以32%的人口占比貢獻了超過77%的電影票房——高達230億元;而核心觀眾群又以女性觀眾為主,在年齡上偏向90后的年輕群體。這一年齡段的大部分觀眾有著十分明確的觀影目的:粉明星、找共鳴。
為了保證票房,文藝片《失孤》找來了26歲的井柏然,跟劉德華一起給票房上“雙保險”;《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有25歲的吳亦凡;《左耳》找了23歲的歐豪、24歲的楊洋;張藝謀3D新片《長城》的演員則包括彭于晏、鄭愷、陳學冬、林更新、鹿晗、黃軒、王俊凱,組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小鮮肉”群。
互聯網造就“小鮮肉”
對“小鮮肉”們而言,網絡社交平臺是累積粉絲的重要渠道。
雖然一些人評價綜藝節目里的林更新有一些拘束,但他在微博上的表現卻十分符合當下大眾對新時代明星的要求:裝傻、賣萌、犯二、扮丑、自黑。宣傳《同桌的你》時,他甚至曝出自己在大學時代的外號是“林狗”,于是現在所有人都稱他為“林狗”。
他覺得“好玩”,因為“發出來別人也覺得好玩”。“我不刻意耍帥。”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維護偶像的形象很累。你出門丑到一點點都不行,連煙都不能抽。我不在乎別人知道我抽煙。”
此外,他在微博上跟王思聰頻頻互動,雙方都贏得大量粉絲——有人說,他們在微博上做了“捆綁營銷”。
在微博上,粉絲們能得到自己偶像的一手信息,更能產生親近感。李易峰就常常會在微博上看粉絲留言,“很多時候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他們的討論都是第一時間的,我會(在網絡上)看到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很多粉絲給我取名叫‘網癮少年’,哈哈。”
“新偶像們都比較接地氣。”“軟肚皮兔嘰”總結說。她也認為自己的偶像陳偉霆是個“微博狂人”,“天天在微博上點贊回復評論我們。”
除了人數最多的微博,粉絲們的溝通平臺還包括貼吧、QQ群、B站(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或者天涯、Lofter等等。“十月F5”是林更新吧吧務,她每天都得負責進行吧內日常維護,搬運新聞,管理貼吧的微博,上傳跟林更新相關的新聞和圖片等等。沒事時,她整天都會泡在貼吧、微博和QQ群里。
林更新現在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2600萬。“他們(粉絲)沒有過多地影響過我,左右不了我太多。”林更新說,“我不會因為他們說你要拍什么樣的戲,我就拍什么樣的戲。”
但是,粉絲數量和網絡人氣如今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衡量明星商業價值的標尺。一些“小鮮肉”甚至是在沒有著名娛樂作品的前提下,活生生被粉絲們從網絡上捧了出來。
2012年到13年,來自重慶的12歲男孩王俊凱和11歲男孩王源先后翻唱了《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洋蔥》《安靜》等流行歌曲放上網絡,前兩首經過原唱范瑋琪和五月天阿信轉發后迅速走紅。粉絲們發現,兩個男孩是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練習生——這家公司借鑒了日韓的“養成系”造星模式:“培養偶像從娃娃抓起”。公司除了希望從小培養藝人,還希望培養一群陪伴藝人長大的粉絲。
而王俊凱和王源在網上的突然躥紅讓公司也感到意外。他們提前了自己的“T F家族計劃”,再加入另一個出生于2000年、擅長舞蹈的易烊千璽,在2013年暑假正式推出了TFBOYS組合。
這個組合在沒有通過大眾傳媒推介的情況下大獲成功。雖然三個小男生顏值高、學習好、又萌又乖,但業內普遍認為,他們的走紅原因在于經紀公司的互聯網思維和討巧的營銷方案。粉絲對三個小男生的狂熱令人吃驚:一條沖刺中考的微博被轉60萬次,他們《魔法城堡》MV上線時,一舉超越《最炫民族風》保持多年的MV點擊紀錄。根據新浪娛樂的調查,他們的大部分粉絲是2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
另一個極致案例是1990年出生的男藝人鹿晗。這個北京男孩在韓國留學期間被韓國SM娛樂公司星探發掘,成為EXO組合成員。之后,一些組合的演唱視頻使他出其不意地在網上走紅。粉絲們認為他“長得帥、唱歌好、跳舞賞心悅目”“有著孩子的純真”“不管任何事都全力以赴”“漂亮,可愛和童顏”。一位網友這樣描述自己喜歡鹿晗的原因:“他擁有著美麗的臉龐,如同外星球來的一般。他的身體很纖細,但是非常柔和。”
隨后,粉絲的熱情急速增長——在與韓國方提出解約并回國發展后,鹿晗的國內首場品牌活動黃牛票價格竟然被炒到每張一萬元;而最終因為粉絲來得太多,活動臨時取消見面環節。從2012年4月到現在,他的個人社交平臺上一共只有60余條微博,而單條評論數動輒數十萬條;2012年9月,他轉發了一條曼聯足球隊的視頻,雖然微博本身的內容看起來跟娛樂、時尚或八卦毫不搭界,但其評論數現在已經達到驚人的4222萬條,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就算是微博女王姚晨最火的微博,評論數也不過40多萬條——這個數字現在仍在不斷上漲,因為“鹿飯(鹿晗粉絲)”們每天都會習慣性地去那條微博下向鹿晗問安,甚至互相聊天。
在沒有知名作品的前提下得到超高人氣,這是傳統造星模式所不可想象的。目前,鹿晗除了參演電影《重返20歲》和《長城》,還成為廣告商熱捧的對象,這樣從社交媒體實現粉絲聚集,再到大眾媒體關注、參演影視產品的模式,已經顛覆了以往慣常的偶像明星造星路徑。
對此,財經作家吳曉波評論,“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非常有趣的事情:一種新的互聯網造星模式開始沖擊中國的娛樂經濟。”
這些由粉絲帶熱的新藝人對業內資源的依賴并不太高,因為粉絲才是他們的生命線。但現在許多人已經在探討,“小鮮肉”如何“保鮮”?作為娛樂偶像,他們能紅多久?
現在,林更新已經想擺脫觀眾對自己的“偶像”定義。他對“小鮮肉”并不排斥。他這樣理解,“鮮肉就是‘新鮮的面孔’,不是說這個人有多年輕。” 但現在,有人在他上臺前說“現在有請‘小鮮肉’登場”時,他還是會調侃,“這塊肉已經被水煮過了,過幾年就牙磣了。”
“我享受走到哪里‘大人們’能認出我來,記得我演過哪個戲。我喜歡觀眾說‘你演過的那個戲特別棒’。我喜歡男性觀眾喜歡我。”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轉型,‘掉粉’是肯定的。剛出道那會兒,我可能還會擔心自己出席活動時形象是不是光鮮,但后來我覺得,戴著偶像的帽子不是一個長久的生存方式。”
林更新希望通過不同的作品和角色實現轉型,他表示,自己不在意“造型是不是時髦、漂亮”。但他認為,現階段還是得“累積一些商業片”。目前,他已經被張藝謀選入史詩新片《長城》劇組,另外,還接下一檔2016年的開年大戲《武神趙子龍》。并且,在2015年3月,林更新工作室建立,計劃涉足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領域。“你得有資本了再去玩藝術。”他打了個比方,“沒錢玩藝術會把自己玩死。只有有錢人才能去享受藝術。”★


故宮三百年銅缸被情侶刻字“秀恩愛”:已報警
銅缸右側的兩個銅環把手之間,刻著一個愛心桃,愛心桃...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