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特殊兒童學前教育今年有望免費

最后更新:2015-05-14 23:58:25來源:信息時報

  對于特殊兒童來說,越早發現治療效果就越好,專家指出,從某種程度上講,特殊兒童接受專業的早期干預,甚至比正常兒童的學前教育更緊迫與重要。

  今年5月17日是第25個“全國助殘日”,記者從廣州市殘聯獲悉,全市0~18歲的持證殘疾孩子中,有約1000人是6歲以下的特殊兒童。根據《廣州市貫徹廣東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的意見》,廣州將率先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特殊學生免費教育。目前,市殘聯正在開展學前教育機構招收特殊兒童情況的調查,以進一步鼓勵和幫助特殊兒童全部接受免費的學前教育。

  孤獨癥患兒學前教育每月花數千

  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關注孤獨癥兒童,走向美好未來”。家住海珠區的“森媽”的孩子就患有孤獨癥,他今年已是初二的學生了。森媽告訴記者,當年孩子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里聘請了一位全職家庭教師,每天跟隨孩子上半天的普通幼兒園,下午則陪孩子在家學習;還請了一位特教老師每周上一次課,給孩子量身定制每周的訓練計劃。另外,孩子每周還去兩次特殊兒童培訓機構,進行感受統合訓練。這樣下來,每月單是孩子的教育花費就高達8000元。

  當時的學前特殊兒童沒有任何的經濟補助,直到2012年,森媽才為孩子申請到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資助。相關政策規定,康復資助1200元/月,每人每年最多資助12000元,最多申請3年。對此森媽希望政府能夠提高對學前特殊兒童的資助標準,并且延長資助年限。她說:“每月1200月的康復資助太少了,現在讀普通幼兒園也不止這個數”。

  “佑成媽”的孩子今年8歲,在讀小學一年級,也是一名孤獨癥患兒,但孩子因為達不到“智商低于70”的標準,不能領取殘疾人證,也拿不到每月1200元的康復資助。她的孩子從2歲到4歲在特殊兒童培訓機構接受教育,之后轉到普通幼兒園。佑成媽說:“上小學之前,我們每個月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就有四五千元,家庭經濟負擔還是比較重的。”

  還有其他特殊兒童的家長表示,特殊兒童的教育投入是普通兒童的10倍。據了解,在廣州提供一對一輔導的特教老師,教學收費在100元/小時左右。

  記者從廣州市殘聯了解到,廣州全市0~18歲的持證殘疾兒童中,適齡未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的孩子數量不少。6歲以下的特殊兒童約1000人,還有部分孤獨癥兒童不能取得殘疾人證,能夠像森森、佑成這樣接受學前教育的,2014年只有約600人。

  持證特殊兒童有望學前教育免費

  廣州市殘聯教育就業處調研員石紅明介紹,目前廣州市特殊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途徑包括普通幼兒園、特殊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學前班、殘疾兒童康復機構等;部分家長除自學特殊教育,還自費聘請特教老師。經過早期康復的廣州市聽力殘疾兒童、輕度肢體殘疾兒童、輕度智力殘疾兒童在普通幼兒園隨班就讀率較高,而自閉癥、腦癱、中重度智力殘疾兒童則在康復機構,能夠順利入讀普通幼兒園的孩子不多。

  去年,市殘聯牽頭出臺了扶助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試行辦法,明確對于符合規定條件的特殊兒童給予生活補助,標準為每學年每人500元;對于接受特殊兒童并實施個別化教育、送教上門、親子同訓服務的學前教育機構給予工作補助,標準為每學年3000~6000元。

  石紅明表示,實施特殊兒童的免費教育還有很多具體工作要做,希望今年能夠正式出臺有關免費學前教育的正式文件。為保證公平高效,建議由教育部門統籌全市特殊兒童學前教育資源,由衛生、殘聯等部門對學前特殊兒童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轉介服務,統一對接收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補貼,真正實現全市持證的特殊兒童都能享受到免費的學前教育。(記者 吳瑕 實習生 林穎 通訊員 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