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跑道”無強檢也無施工門檻 有毒物揮發慢

最后更新:2015-11-19 10:05:51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丁雨菲 陳興王
\
國內一所學校剛剛修建的塑膠跑道。 澎湃新聞記者 丁雨菲 圖
 
“毒跑道”的陰影,再一次籠罩在家長們的心頭。
 
2015年9月開學以來,江蘇、廣東等地多所幼兒園、小學陸續陷入塑膠跑道“有毒”風波中。部分學校的塑膠跑道經檢測不合格,深圳一所小學跑道甲苯、二甲苯含量超標竟達20倍。最終,一些學校不得不鏟除了剛鋪設不久的塑膠跑道。
 
這些“毒跑道”是怎樣“煉成”的?從10月下旬到11月初,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赴廣東、江蘇和河北多地調查發現,短短的跑道背后,是材料使用、施工監管、竣工檢測整個鏈條上的重重漏洞:添加有毒溶劑、建設無準入門檻、監理“監而不理”、無強制檢測……
 
實際上,即使檢測合格的跑道,也不意味著安全。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稱,現有國標未規定限值、但劣質廠商違規添加部分有毒物質,檢測機構依據國標根本無法檢測
 
跑道雖短,關涉的卻是億萬學生的健康。如何堵上一個個漏洞,還校園與安全,這考驗參與企業的良知,更需要相關部門負起責任。
 
前述專家催促,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完善國家標準,“要盡快多方面論證補充完善”。此外,要讓管理招投標的住建部門充分參與,控制“低價中標”問題,“把源頭和末端抓起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日前,教育部也回應了社會關切,該部體衛藝司巡視員廖文科承諾,下一步將協調國家有關部門完善相應標準,協調有關監管部門加大對塑膠跑道的生產過程的監管,對有毒體育場地設施責任人加大追究力度……
 
\
國內某塑膠跑道生產企業在國外鋪設塑膠跑道現場。 受訪者供圖
 
“毒跑道”風波
 
今年秋季開學后,深圳市南山區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下稱南山附小)遭遇了一場“毒跑道”危機。
 
多位低年級家長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和鄰居的孩子陸續出現流鼻血、肚子痛、嘔吐、咳嗽癥狀。有家長自發統計,一年級某班一半的學生都出現過流鼻血情況,“有些是以前從來都沒流過的”。
 
9月至今,蘇州、深圳、南京等多地的孩子,遇到了類似情況。驚慌的家長同樣將懷疑目標鎖定在學校翻新或新建的塑膠跑道上,認為其中添加的毒性物質揮發進空氣里,傷害了孩子。
 
11月初,深圳的南山附小和福田區美蓮小學,塑膠跑道樣品均被檢出甲苯、二甲苯含量超標。其中,南山附小位于陰面的跑道樣品的檢出值超出國標限值5倍,美蓮小學跑道檢測樣品超標20倍。
 
曾參與起草塑膠跑道國家標準的廣州大洋元亨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師建華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頭暈、惡心、咳嗽,很可能都是由甲苯、二甲苯造成的,這種溶劑要堅決禁止添加,招標文件里就應該寫進去。”
 
\
國內某塑膠跑道生產企業在國外鋪設塑膠跑道現場。 受訪者供圖
 
有毒物來自哪里
 
塑膠跑道實際是“十幾二十種”材料組合而成聚氨酯產品,分為透氣型、混合型種。此外,還有一種預制型橡膠跑道,以卷材形式現場鋪裝,有別于聚氨酯塑膠跑道現場澆筑的施工方式。
 
師建華介紹,多數聚氨酯是需要甲、乙兩組不同成分化學物按照一定的配比進行反應,由此形成的一種彈性材料。而兩組材料在反應過程中,有時需加入一些溶劑調整反應效果。而甲苯、二甲苯作為一種有機溶劑,具有稀釋、延長固化速度的作用。
 
“比如固化劑使用的是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型聚氨酯,不加催化劑就無法成熟,永遠都是粘糊糊的(無法固化)”,但催化劑添加過量,則易導致聚氨酯產品中可溶性重金屬超標。
 
師建華說,目前塑膠跑道的施工均為手工鋪設,尚未形成機械化操作,在天氣很熱的情況下,如果添加甲苯、二甲苯溶劑,能調整材料的固化速度,“比如幾小時后開始固化”,便于施工。
 
中國田徑協會場地器材裝備委員會副主任、保定長城合成橡膠有限公司(下稱長城橡膠公司)總經理王憲文則向澎湃新聞透露,因聚氨酯價格貴,而塑膠跑道中另一種填充無機物——黑橡膠顆粒要便宜很多,“加了甲苯、二甲苯后,黑顆粒含量比例可以達到50-60%,但正常比例應低于30%”。
 
師建華和王憲文均反對在塑膠跑道中添加甲苯、二甲苯。“我是從工地上出來的,甲苯、二甲苯用了之后什么狀況我清楚得很,在工地上適應了還好,成人接受能力強,但發育未完全的小孩突然接受這種氣味,受不了的,會有各種反應。”師建華說,如果混合型跑道加入二甲苯,將長期揮發不盡
 
據深圳媒體《蛇口消息報》11月9日報道,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符顯珠曾作為檢測組成員,實地勘測美蓮小學甲苯、二甲苯超標20倍的塑膠跑道,“明顯感覺眼睛和喉嚨不適”。
 
除甲苯、二甲苯之外,“有些地方可能還用天那水(也稱香蕉水,主要成分為二甲苯)、汽油(含一定量的芳香烴)做稀釋劑”,師建華說,天那水多添加在油漆中,“刷得薄,很快就揮發了”,但塑膠跑道厚度在10mm左右,揮發速度慢,“滿場那種氣味受不了的,不次于甲苯、二甲苯”。
 
\
塑膠跑道風險成分示意剖面圖 澎湃新聞記者 龍慧 制圖
 
低價競標與走過場的監理
 
澎湃新聞走訪參與制定塑膠跑道國家標準《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層》的多家企業發現,目前塑膠跑道集中出現問題,并未出乎行業內人士的意料。
 
這些年招投標和建設方分不清質量好壞,都在一條起跑線,好產品無法跟差產品的價格競爭——差的橫行,好的進入死角,長期下去,好的也快變差了。” 多位塑膠跑道生產廠家負責人表達了類似看法。
 
澎湃新聞采訪了解到,目前學校修建或翻新塑膠跑道,除校方自籌自建外,一般由學校所屬教育局向發改委申請項目,項目通過后進入住建部門招投標中心公開招標,中標的承建方和監理單位隨后產生。
 
自2001年開始,建設部(現住建部)制定發布體育場地設施工程三種級別承包資質,塑膠跑道工程需由專業資質企業承包建設。
 
一位塑膠行業人士回憶,隨著市場利潤趨好,具有資質的建設公司也參與招投標競爭,“他們對塑膠跑道一竅不通,中標后就分包出去”,另尋廠家和施工隊,“95%的廠家都沒有自己的施工隊”。
 
塑膠跑道工藝復雜,施工隊是否準確按照廠家提供的配方進行施工,是跑道成品能否符合國家標準的重要因素。而負責施工控制的監理單位,卻被普遍認為“不專業”。
 
今年10月,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海鵬在接受《中國教育報》采訪時也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專業的體育設施工程監理單位,“很多監理工程師對此一竅不通”,缺乏體育場地基本常識、相關專業知識,工程基本完全依賴施工隊伍,“監理也是走過場,造成監而不理”。
 
一位擁有十多年塑膠跑道項目招投標經驗的企業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建設公司相比塑膠跑道生產廠家更具中標優勢,前者本身承接項目量多且大,“一開始信用分就要高2分”,且建設公司分包再找廠家降低產品質量壓縮成本,“他們的工程報價就更低,更容易中標”。
 
“建設公司也會來找我們分包,但看了報價后說太高了,合作不成。”廣州大洋元亨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師建華說。
 
劉海鵬說,合格的混合型塑膠跑道均價約為每平方米200元,優質的則要250元甚至更高,滲水型(透氣型)約150元,預制型橡膠跑道則不低于380元,“低于這個報價基本可以斷定是不可能合格的”。
 
但多位廠商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十多年過去,原材料、人工費、水電費等成本都漲了,塑膠跑道的價格卻在下降,“上世紀90年代到2005年,我們的價格在220-240元之間”,“現在市場上混合型低至150元,透氣型七八十元就可以鋪,這種價格連原材料成本都不夠——不可能有好產品出來”。
 
劉海鵬介紹,近一年來,全國范圍內就新增了近3000家原料供應商,這些無資質、無技術、無生產管理和質量等保障的小型作坊,制造成本很低,但其一年就占原有生產原料市場的50%甚至更多。
 
師建華認為,小廠家可以擠占市場,但關鍵要達到標準,“我們是最不怕競爭的,不達標就要管嚴格;涉及子孫后代的事,作為廠家更要自律,不然就別干了”。
 
澎湃新聞發現,2015年初,住建部取消了體育場地設施工程專業承包資質。住建部2013年一份《關于征求“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框架”(征求意見稿)》曾解釋,取消體育場地設施,不涉及建設工程的質量安全,可通過行業自律加強管理,允許市場自由選擇。
 
\
透氣型聚氨酯塑膠跑道樣品。澎湃新聞記者 丁雨菲 圖
 
學校無力把關
 
面對施工環節的重重亂象,作為塑膠跑道的使用方——學校卻普遍無可奈何。
 
受訪的教育系統相關人士均表示,工程承包方的相關資質均依據規定由招標部門審驗,現場施工則充分發揮監理單位作用,“我們哪里能認定它有沒有資質之類”,甚至有校長直言,“我們只是做好施工的服務工作”。
 
與學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奧運會賽場塑膠跑道的把關流程。
 
長城橡膠公司曾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5個分館項目的場地鋪設,公司總經理王憲文介紹,奧運會等比賽場館跑道所用原料、工藝與普通學校無差別,“但在招標資質審核、生產廠家的選擇和竣工驗收方面把關更嚴格”。
 
該公司銷售部門負責人王偉回憶,在沈陽奧體中心(北京奧運會分會場)開標之前,沈陽奧組委曾專程派人實地考察通過投標初審的4家企業,“對公司實力、鋪設業績、原料生產、鋪設工藝進行多方面詳細了解”。
 
實際上,陰涼位置跑道樣品被檢測出甲苯、二甲苯超標5倍的深圳南山附小,也曾做過類似嘗試。
 
該校負責基建工程的一位老師告訴澎湃新聞,學校操場項目原計劃鋪設現場澆筑的聚氨酯塑膠跑道,“我們當時覺得這種材料不放心,就向發改委申請停掉安裝電子屏等其他項目,把原來每平方米100多元的塑膠跑道,換成了報價每平方米400多元的預制型橡膠跑道”。
 
這位不愿具名的老師說,“我們不可能去原料生產廠家看,即使去了也看不出來”,只能通過橫向比較,去已鋪設此種跑道的學校現場查看,并詢問校長使用情況,“沒什么反應,我們就覺得挺好的,包括事后我也打電話問他們,鋪完這個學生有沒有不適的反應,校方和家長也都說沒有”。
 
為何深圳南山附小的塑膠跑道仍然出現了問題?負責檢測的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專家分析,南山附小檢測結果超標并非跑道本身材料不合格,而是粘合劑揮發時間不夠所致,需進一步透氣揮發。
 
澎湃新聞也注意到,目前出現學生不良反應的學校,均存在邊教學邊施工,或跑道場地剛修建不久即開課的問題。
 
江蘇省教育系統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透露,塑膠跑道鋪設工期延至開學后仍在施工,一方面是因“省里給了今年要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施工隊延期也有損失,如果利用雙休鋪設,到周一還是有異味,“到底鋪還是不鋪?”
 
此次“毒跑道”風波的爆發,也讓諸多原本打算利用暑假對校園工程進行修建、翻新的學校陷入了尷尬。
 
澎湃新聞發現,早在2003年,學校塑膠跑道就陷入過一次“有毒”風波,焦點集中于塑膠跑道所使用的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型聚氨酯材料。師建華透露,當時的那輪風波起自北京有學校出現學生不良反應問題,“當時也是劣質廠家做的產品”。 
 
\
預制型橡膠跑道樣品。澎湃新聞記者 丁雨菲 圖
 
國標應盡快修改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1993年制定的塑膠跑道國家標準GB/T14833-1993《塑膠跑道》,在2011年修訂為GB/T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層》,并首次增加了產品的環保性能要求及檢測方法,但仍是推薦性標準。
 
參與《合成材料跑道面層》制定的師建華介紹,“推薦標準是指企業至少要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生產,但可以有高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
 
不過,擁有國家級檢測資質、隸屬于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下稱深圳計量院)的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下稱深圳國檢中心)高級工程師李大圣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國家對塑膠跑道檢測未做強制規定,“是否要檢測由委托方來定,一般是學校或施工單位”,且均為有償檢測。委托方依據工程經費中的檢測預算,自愿選取項目委托檢測。但產品的所檢項目符合國標,并不意味著未檢測的其他項目也符合國家標準。
 
深圳國檢中心在2014年4月被國家質檢總局授權成立,是第二個國家級體育用品檢測機構。
 
深圳計量院建材及家居用品檢測所所長助理吳海濤透露,自2013年開始接受塑膠跑道檢測委托以來,直到2015年塑膠跑道“出事”前,該中心沒有收到過檢測塑膠跑道化學性能的委托,“一般是出了事時(來檢測),而且是家長跟校方或承建方一起采樣送過來”。
 
李大圣介紹,對塑膠跑道化學性能檢測相比其常規物理性能檢測收費要貴,但并未透露具體收費情況,“各個檢測機構收費都不一樣,千差萬別”。
 
對于塑膠跑道施工中是否會添加國標限值之外的有毒物質以及如何檢測的難題,吳海濤坦言,“作為質檢機構來講,我們都是按照標準來做檢測,之外的我們也無能為力”。
 
前述未具名化工專家建議,對于有些材料沒有規定限值的問題,現有國家標準應盡快研討、論證后完善,以增加附件的形式對標準進行補充,對市場及時作出反應,“修改標準要兩年時間,但這個事情很急,否則沒有辦法控制劣質廠家‘鉆空子’的問題”
 
“這還不夠,住建部門要作為成員單位參與到標準起草中來,在招投標環節要真正用進去。”該專家透露,目前住建部門負責的塑膠跑道招投標環節中,存在低價中標問題,且項目評委幾乎沒有化工專家,“都是各大學體育系主任、基建處長一類,他們不懂”。
 
江蘇、廣東在遭遇“毒跑道”風波后,均已開始對修建的塑膠跑道進行全面排查。
 
前述江蘇省教育系統官員透露,該省教育廳在基層教育部門檢查后發出提醒,應注意施工與教學的關系,并且要杜絕甲苯、二甲苯的使用,防止施工單位帶到施工現場。
 
上海市質監局副局長沈偉民則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排摸問題跑道副劑添加情況,針對跑道施工中可能帶入的影響環境安全的風險因素,在國標尚未有相應規范時,探索一套團體標準,“補充完善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指標和檢測方法方面的標準”。
 
此外,全國體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設施設備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海鵬還曾指出,對于塑膠跑道鋪裝后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跑道上空空氣的質量要求,目前相關國家標準也還是空白
 
(為保護個人隱私,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實習生莊雅瑜、張蓓對本文亦有貢獻)